委员谈AI+教育:不怕学生用得多,怕他们不会用

2025-02-28 来源|AI图库吧

“我们现在不是怕他们(AI)用得太多,反而是怕他们用得太少,不会跟上时代步伐。我们希望人人都能用起来,但是需要安全合规。”1月15日,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豪书院副院长任捷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要支持和倡导学生善用ai工具,希望大家能够积极拥抱ai。

委员谈AI+教育:不怕学生用得多,怕他们不会用

2025年1月15日,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豪书院副院长任捷接受记者采访。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近期,同济大学国豪书院发布了《关于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学习科研的倡议》。任捷强调,在注重信息安全和符合法规的前提下,开放包容、科学合理地使用ai辅助学习研究,突出个人独立思考内容原创,恪守诚信,明确标注。

“君子善假于物。”他说,“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创作,但也只是帮助你的翅膀,不能成为你完全依赖的东西。不能让工具把人异化了,不能让技术凌驾在人之上。”

事实上,不仅仅是高等教育,任捷认为基础教育更是不容忽视,应该进一步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基础教育。“上海很多高校都有人工智能的系统计划,把这些成熟的经验成果下沉到基础教育,能够让全市的基础教育有进一步的提升。”

此次参会,任捷递交了《关于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助力“模塑申城”战略实施的提案》。任捷建议,利用上海智力密集的优势,把高校好的做法经验辐射到基础教育,构建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的ai基础教育体系。“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计算思维、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并不需强求人人都会编程。可以积极引入高校教授,ai企业科学家,甚至大学生参与基础教育的ai教学和实践中,通过科普和生涯导航,激发中小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创新潜能。”

此外,提案专门提及建设线上虚拟教研室,促成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合作新范式。任捷告诉记者,虚拟教研室就是打破传统教研室物理时空的限制,跨集团、跨学校、跨区域,让教师们能够通过融合化绿色化的合作方式,在线上虚拟空间交流教学经验,共建共享高质量课程,提升教学效能。“模塑申城”使得推动大模型企业协同教育机构打造优秀的ai教育终端产品成为可能。

人工智能的参与是否会对教师职业产生冲击呢?任捷表示,总体来说影响是积极正面的,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教师更好更全面地课堂智能诊断与评价,实现更加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管理,为“教-学-研-评-管-服”创新赋能。

“过去我们常说的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二元关系。在未来,ai也会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呈现出师、生、机这样的三元关系。”任捷说。

最新
更多

委员谈AI+教育:不怕学生用得多,怕他们不会用

“我们现在不是怕他们(ai)用得太多,反而是怕他们用得太少,不会跟上时代步伐。我们希望人人都能用起来,但是需要安全合规。”1月15日,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国豪书院副院长任捷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要支

AI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基金人士聚焦产业链新变化

近日,人工智能(AI)热度再起。半导体、人形机器人、AI眼镜、智谱AI、抖音豆包等概念板块纷纷走强,科技股被很多投资者视为A股市场“顶梁柱”。 随着AI大模型全面进入消费领域,AI商业化成功的逻辑正在逐步兑现。

深圳AI应用场景创新居全国第二

1月18日,2024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在深圳举行。记者获悉,深圳AI应用场景创新居全国第二。 活动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旨在打造我国人工智能应用场

微软科学家自述确诊“AI疲劳症”!如何在快速发展的AI浪潮中保持清醒?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AI如汹涌浪潮席卷而来。从认知过载到焦虑情绪,AI催生了一种新型的「疲劳症」。 当今时代,AI无处不在,频繁亮相于新闻头条、深度嵌入工作流程,还悄然融入日常生活。 这场看似炫酷的科

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结束 13个项目获特等奖

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昨天(19日)在深圳落下帷幕,13个创新项目获得特等奖。 本次大赛设立高端高效智能经济、构建安全便捷智能社会、实现绿色健康智能生活、推进国

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在深圳举行

1月18日,2024第二届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总决赛暨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峰会在深圳开幕。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挑战赛组委会首次发布2024全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最佳实践TOP10城市榜单,分别

网站地图